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阿伐粒子 - 教育百科
ˋ
ˇ
  • 漢語拼音 ā fā lì z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ā fā lì zǐ
解釋:
某些放射性物質放出的一種帶正電荷的粒子,而此粒子與氦核相同,為具有兩個質子及兩個中子的原子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阿伐粒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lpha Particl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本質為具動能的氦原子核(通常為數MeV),當年羅塞福以電磁場研究輻射,依輻射帶電性不同,偏向亦有別,而分出三種常見輻射:α、β、γ,也就是分別為帶正電、負電(電子)、及中性(高能光子)。α粒子質量最大、電荷最高,與通過物質最容易起反應,故射程短、穿透力最低(一張紙通常就可擋掉了)。發射阿伐粒子而蛻變的核種稱為阿伐發射體(alpha emitter);阿伐反應為靶核捕獲撞擊的阿伐粒子,形成過渡核,再放出中子或質子的反應,如(α,n)、(α,p)等。含阿伐發射體的廢料,特別是含超鈾元素(TRU),需考慮其可能的長半化期特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阿伐粒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alpha particle
日期: 1984年
出處: 保健物理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於核變化時發小的氦4原子核。廣義而言係指任何氦4的原子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阿伐粒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