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教育學〕 - 教育百科
〔 | |
論 | |
教 | |
育 | |
學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heatise on Pedagogy] |
作者: | 江瑞顏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論教育學〕係集結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論述教育問題的授課講稿及其演講筆記而成的一本書。 康德為從事教育問題討論的一位先驅,並將教育問題置於他敏銳的批判下;康德先前的教育經驗對其在論述教育問題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作用。這些經驗包括他對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專注且富感情的〔愛彌兒〕著作的敬仰,在佛瑞得里西安勒姆(Fredericianum)學院(曲虔敬信徒所主持的教會學校)所接受的修道院教育的反應,當過數個家庭教師的經驗,以及他對人性的專注研究和他顯赫的道德哲學,這些都給康德在論述教育問題時,作了極好的準備。康德故鄉為柯尼斯堡(königsberg),年輕時代就讀於柯尼斯堡大學,後來並任教於母校。依照柯尼斯堡大學的傳統,哲學教授須兼授教育學科目,且哲學科目與教育科目須輪流講授。在此規定下,康德乃開授教育學科目。在大學教授期間,他曾數次和對教育學問題有顯著偏好的學者從事討論。〔論教育學〕即為康德授課時之講稿,並集結了他的演講筆記,於一八○三年(康德逝世前一年)由他的一位同事收集出版。康德的教育哲學思想,即見於此書。書的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康德教育學的基本理論;第二部分闡述「體能教育」;第三部分闡述「實踐教育」。 康德教育學的基本理論代表他的教育哲學思想;至於他的體能教育與實踐教育思想,則表述教育的具體方法。從該書中可知康德的教育哲學思想,認為人性本善,教育的任務是把人的善性發展出來,使「至善」實現在世界上,這就是「天命」。但實現「天命」不可能單靠個人,而要靠種族的綿延,世代的相傳,逐漸的實現於世界。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論教育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