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數量題目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Quantitative Item
作者: 陳英豪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師經常以智力測驗與成就測驗來了解學生智力與成就的高低,而兩項測驗大多由語文、數量、圖形等三類題目所組成。
  數量題目旨在了解學生的數量能力,各種智力測驗或成就測驗的數量題目類型因其測驗目的不同而異。一般而言,數量題目可分為數量關係、數量運算、數系推理、數量記憶等四類。「數」可分為整數、小數、分數、概數等四類;「量」可分為長度、重量、面積、體積與容積、時間、溫度、角度與方位、速度、密度與濃度、貨幣等十類。「數系推理」可分為等差、位移、重複等差、兩個相加等值、跳位遞增減、一增(減)一不動、遞加、遞減、等比、兩組等比、對稱、遞加乘、部分重複遞增、跳兩位遞增(減)、遞增(減)正負交錯、遞乘(除)正負交錯等十七類。「數量記憶」可針對學生程度而調整數量記憶的長度與複雜度。測驗編製者可依測驗目的,對數量題目的類型與難度加以調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數量題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