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日若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iwaka Odori
作者: 吳明月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日本民俗舞蹈,原稱為《豐年太平踊》,因流傳於福岡縣直方市大字直方,故又稱《直方日若踊》。其源起有二說:一為築前領主黑由長政即位後將直方藩五萬石賜與其子高政,並令數名直方侍大塚次郎左衛門前往江戶,在歸途行經大阪時,學習《思案橋》(在表演前,為吸引觀眾聚集而唱的歌),歸藩以後,又加入《日若舞》的手勢動作,因此又稱《次郎左踊》,也叫《思案橋踊》。另一說謂《日若踊》是《日若舞》的古稱,在黑田長清時代,一位造訪當地的大阪人次郎左(或謂次郎左為古時演藝人員名稱),加以改造而成。六月一日在多賀神社日少宮的祭祀中演出,舞者的手勢富有特殊風格,在舉行豐年踊、盆踊時廣泛流傳鄰近諸邑。明治以前的日若踊男女皆著浴衣,中老人則穿繪有宮車圖樣的衣服,伴奏用太鼓、三味線來節拍,道路演出則加上笛、鉦、締太鼓、小太鼓等。昭和初期變成太鼓、三味線、尺八等,舞者也歌唱應和,以伴奏台為中心,各笠隊按照身高,重重圍成三、四層圓圈跳舞。
參照: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日若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