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棕三趾鶉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簡介: 棕三趾鶉是台灣特有亞種鳥類,棲息於全島800公尺以下之丘陵、臺地及各種旱作之田地。通常在林下植物稀鬆的地上覓食。在臺灣的繁殖期為4~7月,一窩通常產4枚蛋,蛋為淡鉛色,有較深色之污點。
知識 1:
無蹼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棕三趾鶉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分布海拔高度: 平原鄉鎮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三趾鶉科
棲所環境: 草叢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種小名: suscitator
中文綱名: 鳥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TURNICIDAE
拉丁門名: CHORDAT
學域-大分類: 動物-鳥類
拉丁屬名: Turnix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台灣特有
台灣分布地點: 北部
中文目名: 鶴形目
拉丁目名: GRUIFORMES
拉丁綱名: AVES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棕三趾鶉
英文名: Turnix suscitator rostratus
描述:
體長約14cm,雌雄鳥的羽色類似。雄鳥的喙鉛灰色,虹膜黃白色,頭上黑色、雜有褐色羽毛及白色斑點,背、腰及尾上覆羽為褐色、雜有黑色橫線及蟲蠹斑,喉及頸側乳白色,胸為淡黃褐色、有黑色橫斑,下胸、腹部及尾下腹羽為黃白色、雜有淡橙褐色斑,肩羽及翼部乳黃色、有黑色橫斑,腳鉛灰色。雌鳥的羽色與雄鳥類似,但臉、喉、前頸為黑色,背部為紅褐色,尾下覆羽橙褐色。
分布:
廣泛分布於非洲、南亞及伊比利半島,非洲主要分布於撒哈拉山脈以南地區及地中海沿岸地區,歐洲大陸僅分布於西班牙南部,亞洲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中南半島、中國華南、海南島、台灣、菲律賓、爪哇島及峇里島等地。一般不會做長程遷移。台灣普遍分布於平地及低海拔丘陵地。
作者: 丁宗蘇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rred Buttonquail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Turnix suscitator
形態:
雄鳥體長約14公分,雌鳥體長約17公分。雄鳥頭上黑色,雜有褐色羽毛以及白色斑點。背至尾羽褐色有灰、黑、白斑。喉部白色。體下黃褐色,體側有黑色橫紋。雌鳥喉部黑色,其餘部分與雄鳥類似。飛行時可見到飛羽黑色,非常醒目。
分布:
共18亞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及南部,包括印度、中南半島、印尼、菲律賓及台灣。留鳥,無遷徙性。
生態習性:
出現於平地、丘陵至低海拔山區的乾燥草叢、灌叢地帶,或於耕地、村莊附近活動。地棲性,善於地上奔跑,很少飛行,習性隱密不容易觀察,遇到有人接近則蹲低在草叢中,若再靠近則突然拍翅飛起一小段後沒入草叢中,此時可藉由其黑色的飛羽判斷種類。繁殖於4~7月間,築巢於草叢或是灌叢地面淺坑,以少量枯草鋪在底部。雄鳥負責孵卵,每巢平均有4個卵,卵呈黃灰色,有暗褐色與青灰色微小斑點。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鶴形目(Order Gruiformes)
科:
三趾鶉科(Family Turnic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棕三趾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