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館際合作標準 - 教育百科
館 | |
際 | |
合 | |
作 | |
標 | |
準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Interlibrary Cooperation Protocol |
作者: | 蔡素娥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館際合作標準係由於資源分享和電腦傳遞館際合作訊息的需要,以及在個別軟體、電子郵件系統及書目網路無法滿足館際合作需要的狀況下,基於開放系統的觀念(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期能溝通不同的電腦、系統和交流服務而設立。有關其發展歷史、要素、服務及效益略述於下: (一)歷史: 館際合作標準最早是在1983年加拿大國家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簡稱NLC)開始發展,直到1986年其草案才提到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ISO)。同時NLC亦大力推動館際合作協定(ILL Protocol)的施行。1988年ILL Protocol為加拿大標準協會(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簡稱CSA)通過,而後美國國家資訊標準組織(National Information Standards Organization,簡稱NISO)才考慮將其成為北美洲館際合作的標準。另一方面,國際標準組織是由其Technical Committee 46, Subcommittee 4, Working Group 4(TC 46/SC 4/WG 4)負責館際合作標準推動事宜,於1990年5月,草案經過討論(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簡稱DIS),有了ISO DIS 10160館際合作服務定義(Interlibrary Loan Service Definition)和ISO DIS 10161館際合作標準規格(Interlibrary Loan Protocol Specifica-tion),直到1991年1月,館際合作標準正式成為國際標準。 (二)館際合作標準的要素: 1.每一筆館際合作交易中信息數量和類型(如收到、歸還、過期通知、催還、遺失記錄等)的更換。2.每一信息應包含的資料項目。(如時間,ISSN等)。3.信息溝通時的正確順序。4.傳輸的語法結構,以便電腦間的溝通。(三)館際合作標準的服務: 包含館際合作需求(ILL-Request)、送出(Forward)、送出通知、送出、回覆、狀況回覆、取消、取消回覆、收到、召回、歸還、點收、過期、更新、更新回覆、遺失、破損、信息、需求狀況、錯誤狀況、過期等。 (四)使用館際合作標準的效益: 1.在不同軟體設計、硬體結構和通訊服務下,仍有能力可以溝通。2.提供自動化館際合作系統的基礎。3.改善館際合作交易控制。4.館際合作信息可離線準備和儲存;並且減輕人工作業,如歸檔、查詢、排序和計算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館際合作標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