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矩式建築 - 教育百科
模 | |
矩 | |
式 | |
建 | |
築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odular Structure; Modular Plan; Modular Construction |
作者: | 林金枝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模矩式建築係建築架構的一種,將地面均分為幾部分,在角落以柱子標明而不是以承重牆隔開,燈光由天花板上向下發射照明,距離是相等的;燈光調節、空氣調節及地板的載重量也都是一致的。這種建築架構可隨意改變空間的用途,依不同部門之需求,而做更改與擴充。所謂模矩(Module)即指一種具對等比例關係而形成結構分割上的基準面積單位,可以因各柱間的對等排列而造成各種形體之空間,亦可稱為區間(Bay)。 模矩式圖書館建築首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30年代中期,建築師及書架設計人麥當勞(Angus Snead MacDonald)首創模矩式建築觀念,但當時因為經濟不景氣等因素而沒有完全被接納。愛俄華大學(Iowa University)圖書館長艾爾華斯(Ralph Ellsworth)鼓吹最力;首先使用模矩架構的學術圖書館是西蒙斯學院(1947年)。這種規畫在當時引進圖書館界後,到1960年代已經完全被接受,取代了以前固定功能之建築規畫方式。 初期的模矩式建築設計相當簡單而樸實,重視功能化設計與空間之彈性運用,增進了圖書館作業的效率。或認為早期的模矩式建築過分平凡,遂以中庭、燈光調節、特殊效果,或不規則的形狀來減少早期不經裝飾的平版。然而這些變化又不免會影響到圖書館的功能需求。因此,在興建圖書館時,必須讓建築師了解圖書館功能的重要性及外表美觀之次要性。功能化永遠為圖書館建築理論與實務所強調的重點。就空間的彈性運用而言,模矩式架構或許仍是最好的設計。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模矩式建築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