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渢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ㄨㄟˇ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fé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éng
解釋:
參見「渢渢」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形容婉約悠揚之樂歌。《集韻.平聲.凡韻》:「渢,渢渢,中庸之聲。」如:「渢渢」。《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晉.杜預.注:「渢渢,中庸之聲。」《文明小史》第五三回:「那兩個歌妓唱將起來,饒鴻生聽了聽,雖不懂他們唱的是什麼,倒也渢渢移人。」

2. 擬聲詞。形容宏大之聲音或風聲、水聲等。宋.石介〈慶曆聖德頌〉詩:「大聲渢渢,震搖六合。」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九鯉湖日記》:「晚坐祠前,新月正懸峰頂,俯挹平湖,神情俱朗;靜中渢渢,時觸雷漈聲。」

注音: ㄈ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渢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