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書畫同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書畫同源的意思是指我國書法與繪畫創始源流相同,或書法與繪畫的根本趣味相同。我國文字最早出現的是象形文,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的紋飾,已出現象形文的雛形,這是一些半圖半文的簡化圖形,這些圖形以黑色線條畫成,既可看作後世書法的源頭,也可當成筆墨繪畫的開端。
  其次,書法與繪畫的工具皆為筆墨,同樣講求毛筆性能之創造性運用,和墨色的靈活多變的表現,亦即二者同樣追求意趣。元代趙孟頫曾說:「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須八分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即說明了書法、繪畫技法的相通性,及其根本趣味的相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書畫同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