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氣壓力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à qì yā lì |
解釋:
大氣的重量所產生的壓力。其壓力大小與高度、溫度、溼度等條件有關,一般都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通常把七百六十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力稱為「標準大氣壓」。簡稱為「大氣壓」、「氣壓」。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大氣壓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tmospheric Pressure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單位表面積之物體表面承受大氣分子的重量。大氣壓力的大小與空氣密度、濕度及溫度有關,因為這些因素影響單位體積內空氣的重量。冷氣團含有的水份較少,空氣密度較高,因而大氣壓力較高。反之,暖氣團的水份較多,空氣密度低,故氣壓較低。大氣壓力也隨高度增加而減少,在離地面10km處只有地面的25%。「大氣壓力」也是一種壓力單位的名稱,它的大小是101.325kPa(1Pa=1N/m2)。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atmosheric pressure |
作者: | 吳重雄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地球表面上的大氣層內,單位面積上所受到之由空氣重量而引起的壓力稱為大氣壓力Pa。其大小通常以下式估算之:Pa=ρgh,其中h為氣壓計之液柱高度,ρ為氣壓計內所裝液體之質量密度,g為量測位置之重力加速度。因液體之ρ值隨溫度而變,而g值亦隨海拔高度而變,故大氣壓力Pa隨氣溫及海拔高度而變。假設在某溫度下在某地之水銀氣壓計之讀數為76.0cm,而在該溫度下之水銀質量密度為ρ=13.6g/cm3,且當地之重力加速度為g=980cm/sec2,則此時此地之大氣壓力為Pa=pgh=13.6x980x76=1.013x106dynes/cm2=14.72lb/in2=14.7psi。通常將壓力 p=1.013x106dynes/cm2 =1.013x105newtons/m2=14.72lb/in2稱為一大氣壓(one atmosphere)。若每平方公分(cm2)面積上所受到的氣體壓力為106dynes/cm2,106dynes則稱為一巴(one bar)。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