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潘黛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endent
作者: 張素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印尼峇厘島的宗教舞蹈。「pendent」字義為廟舞,凡祭獻場合跳之,以獻給神明,其功用在供奉、祈禱。這種舞經由模仿即可學會,舞者並非專業,也沒有穿特定的舞衣或化妝,不論寺廟的男、女祭司或村中的婦人和女孩,任何人都可以跳,在群舞中表現最出色者,往往是祖母級的人物。通常舞者右手都拿著一份小小的供品,如香柱、糕餅、水瓶,或擺在椰子葉上的鮮花,就這樣從廟的一殿舞到另一殿,膜拜每一座神龕的神明;在寺廟慶典期間,可以從白天一直跳到黑夜,舞蹈本身亦是獻給神明的供品。1968年在峇厘島西南方的塔巴南(Tabanan),所舉行的一場盛大宗教遊行中,出現不同版本的《潘黛舞》:其一是個人舞,家族中的一位代表,在千萬人潮面前以緩慢的潘黛舞呈獻出該家族的供品;其二是群舞,較大的村落精挑細選出一群女孩,她們穿著正式的金絲巴堤克(Batik),頭頂著裝有鮮花的銀盆,以縱橫交錯的隊形,跳著潘黛舞;其三是當遊行隊伍停在小廟前時,穿著日常服裝的老婦人們並沒有端著供品,像是著魔似的聞樂跳著另一種潘黛舞。近年來,潘黛舞被《蕾宮》(Legong)引用為開場舞,舞者在舞曲尾聲做出祈禱的手勢,將鮮花投擲給觀眾表示歡迎與祝福。
參照:
《峇厘島知性之旅系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潘黛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