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濌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ㄨㄟˇ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濌濌」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物上堆物、積厚。《廣韻.入聲.合韻》:「濌,積厚。」明.岳元聲《方言據.卷下》:「濌,以物加於物而累積之曰濌。」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俗間又有『濌濌』語,蓋無所不施,無所不容之意也……重沓是多饒積厚之意。」

2. 放任縱情。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引〈晉中興書〉:「太山羊曼,常頹縱任俠,飲酒誕節,袞州號為『濌伯』。」

3. 用人不分是非。《字彙.水部》:「濌,濌濌,無賢不肖之辨。」《新唐書.卷一五○.列傳.常衮》:「時韓滉使度支,與衮皆任情輕重。……窒賣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議格之,非文詞者皆擯不用,故世謂之『濌伯』,以其濌濌無賢不肖之辨云。」

注音: ㄊ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濌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