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養灘 - 教育百科
人 | |
工 | |
養 | |
灘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Beach Nourishment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以人為的方法將砂石堆置於受侵蝕的海灘,或於海岸前建構人工海灘以防止海岸侵蝕,為海岸防蝕工法之一種,如完全未牽涉到剛性結構物的施工,屬於柔性工法。但完整的人工養灘計畫亦可包含人工沙丘或其他剛性結構物用海堤、離岸堤的建築,此種防蝕工法屬於混合工法。人工養灘計畫一般必須考慮人工補注砂源之粒徑應較原有自然海灘為粗、泥沙取得及運輸的成本,以及評估養灘過程中砂源流失後續的補充,通常流失率在20~30%之間。 相較於其他防蝕工法,人工養灘的優點為: (1)對自然海灘演變過程之干擾最小,且對輸沙下游地區產生積極保護作用。 (2)仍能保持海灘原有之景觀及休閒娛樂功能。 (3)長期來看,如有適當沙源,經濟效益較高。 目前人工養灘所產生的爭議為對於其防蝕功效的認定缺乏客觀的標準。由於海岸侵蝕區海灘沙源會自然流失,因此人工沙灘區如未後續補注沙灘將逐漸縮小,防蝕功能亦將逐漸喪失。因此如同海堤必須定期整建維護,人工養灘區的監測及後續養灘為其成敗的關鍵。 由於對休閒娛樂的重視,先進國家如日本往往不惜耗費鉅資,在人工海堤外建築人工沙灘。如能在自然海灘尚未完全破壞便進行人工養灘,應可兼顧海岸防蝕及維護自然景觀的需求。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人工養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