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跂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í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í |
解釋:
[名] 腳上多出的腳趾頭。《說文解字.足部》:「跂,足多指也。」《莊子.駢拇》:「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 [副] 蟲爬行徐緩的樣子。通「蚑」。《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跂行喙息蠕動之類,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ì |
解釋:
[動] 踮腳、提起腳跟。通「企」。《詩經.衛風.河廣》:「誰謂宋遠,跂予望之。」《荀子.勸學》:「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kué/ké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ㄑㄧˊ 1. 腳上多出之腳趾。《說文解字.足部》:「跂,足多指也。」《莊子.駢拇》:「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 2. 蟲爬行徐緩的樣子。通「蚑」。《集韻.平聲.支韻》「蚑」字:「蚑,蟲行。或作跂。」《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跂行喙息蠕動之類,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 ㈡ㄑㄧˋ 踮腳、提起腳跟。通「企」。《玉篇.足部》:「跂,踵行不正。」《詩經.衛風.河廣》:「誰謂宋遠,跂予望之。」《荀子.勸學》:「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
|
注音: | ㈠ㄑㄧˊ ㈡ㄑㄧ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跂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