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掐絲琺瑯鳧式爐 - 教育百科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
介紹: 琺瑯器是將琺瑯釉藥塗覆在金屬胎燒製而成的工藝。掐絲琺瑯的發明最早,是先以銅絲框格,填施各色釉料,反覆燒製,再打磨、鍍金而成;元朝由西方將製作技術傳入中國,明代發揚光大,景泰年間達到創作高峰,因此又稱景泰藍。
香薰為昂首雁鴨造型,型制優美,應為明代、十六世紀前期文物。銅胎,爐蓋與器身在腹部套合,香煙經由鳧頸自口溢出。除了喙及足蹼之外,全身掐絲施填不同顏色的琺瑯釉及加彩表現羽毛。底座掐絲纏枝菊花紋。鎏金基座應為後代所加,底部中央陰刻「甲」字,是乾隆朝作文物評鑑的標記。動物造型的琺瑯器出現在明代中晚期,豐富了琺瑯器的器形。
作者:
作品年代:
作品尺寸: 高24公分 長25公分
圖片: 掐絲琺瑯鳧式爐
資料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_掐絲琺瑯鳧式爐
授權資訊: 相關規範均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1.0版」及「CC BY 4.0」辦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