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瓷盤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ayaw Sa Palaton
作者: 張素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菲律賓塔加洛族人(Tagalog)的鄉土舞蹈,拉古納(Laguna)是此舞的起源地,而不同地方,紛見不同的跳法,像賓陽(Binan)的跳法,截然不同於Pagsanjan和Cavinti;通常伴有歌唱,由表演的這一隊舞者邊唱邊跳,賓陽的則由一位男舞者獨舞,而且沒有歌唱伴奏。田裡工作的人,在白天收工後或中午休息時,以玩遊戲、跳舞、唱歌和玩樂器等打發時間,一些舞技高超者,會被要求表演《瓷盤舞》,這是極為艱難的舞,舞者必須集技巧、輕靈及完美的平衡感於一身,在瓷盤上,稍有閃失就會弄破盤子或滑跤。舞者穿著工作服,捲起袖子和褲管;音樂為三拍子,包括前奏、A段、間奏1、A1、間奏2、B、間奏3、B2以及尾奏共九段;器具為一根除草用的鏟子,有柄或無柄均可,以及九個盛米飯的瓷盤。此舞並無明確的舞步和動作,每個動作的節拍數亦不固定,可由舞者視情況調整,盤子置地上的擺法如附圖。
參照: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Folk Dances Ⅱ》1960.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瓷盤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