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田園城市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arden Cit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啟發近代都市計畫中自給式新市鎮思想的田園城市,係由霍華德(Ebenezer Howard)於1902年出版的「明日的田園城市」(Garden City of Tomorrow),書中提倡一擁有聯外系統並以自然、農村景觀或綠帶相隔綿亙,自給自足的城市。其強調的是一種兼具城市及鄉村優點,適於工作及居住的生活環境。這田園城市所具有的基本觀念可歸納為:(1)土地權屬方面,必須實行土地公有制或控制全部的土地,以有效管制土地使用發展及防止投機炒作;(2)都市的成長應有一合理規模,使之在經濟和社會方面維持平衡發展,以永久綠帶來抑制都市擴張;(3)理想的都市應該是自給自足的,本身要有農業供應及工業計畫,且重視自然地區之功能,兼顧人們工作及居住品質之需求。在霍華德之田園城市是由一個原則上容納58,000人之中心城及環繞在四周可供容納32,000人之六個田園城市構成。
  每一小田園城市佔地6,000英畝,其中1,000為都市建設用地,其餘為農耕地及花園之綠地。衛星田園城市的街道為同心圓及輻射狀,中心為公共建築物,往外分別為中央公園、住宅區、工業區、農地及鐵道,其間以綠帶相隔。第一個落實的田園城市是1903年位於倫敦北部34英里的Letch Worth田園城市,第二座則在1920年建立於倫敦附近的Welwyn。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田園城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