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子樂 - 教育百科
番 | |
子 | |
樂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an Tz Yüeh |
作者: | 劉鳳學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舞種類名稱。清朝(1644-1911)宮廷宴樂有九部,其中之一,即「番子樂」。該樂係高宗(1736-1795)平定金川,獲其樂,及後藏班禪額爾德尼來朝,獻其樂,均列入「番子樂」。所獲金川之樂有三首:《阿爾薩蘭》、《大郭莊》及《四角魯》。所用樂器有得梨一,柏且爾一,得勒窩一。班禪所獻之樂,名為「札什倫布」。所用樂器有得梨二,巴汪一,蒼清一,馬思馬爾得勒窩四。《阿爾薩蘭》係戲獅之舞蹈。表演時,司樂器三人,司舞三人,身長七尺,披五色毛,引舞者衣雜綵,手執繩,繫耍球一,五色。表演《大郭莊》時,有十名舞者,二人一組相攜而舞;其中一舞者著蟒服,戴翎,掛珠,斜披黃藍二帶,交叉如十字;另一舞者著藍袍,掛珠,斜披黃紫二帶,交叉如十字。《四角魯》司舞者六人,戴頭盔,插雞翎各六,背縛籐牌,帶繫腰刀,左手執弓,右手持箭壺,盛箭五枝,相對而舞。表演《札時倫布》有司樂器者六人,舞童十人,各披長帶,手持一斧頭,歌梵曲而舞。 |
|
參照: 《清史稿.樂八》。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番子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