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錫石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í shí |
解釋:
一種礦物。成分為二氧化錫,多呈柱狀、粒狀、致密塊狀結晶。棕至黑褐色,條痕淺棕色,質地堅硬有光澤,比重大。大多數產於高溫熱液礦脈和砂礫礦床中,為煉錫的主要礦物。主要產地包括馬來西亞、印度、玻利維亞、薩伊和中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錫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錫石是在1832年命名,希臘語kassiteros,是指錫的意思。晶體常呈柱狀、錐狀、或雙錐柱形的聚形。通常結晶的習性,與形成時的地質環境有關,例如在偉晶岩中,錫石常呈雙錐狀,而產在硫化物礦床中的錫石,多呈細小的針狀或長柱狀。 顏色以褐到黑色較為常見,紅、黃、灰或白色較為少見。白到淺褐色條痕,比重6.99、摩氏硬度6~7等,為錫石的重要物理特性。 錫石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錫,其中少量的錫可被鐵、錳、鈮(Nb)、鉭(Ta)、鈦(Ti)、鈧(Sc)、鋯(Zr)、鎢(W)等置換,而這些雜質的種類與含量多寡,也會影響錫石的顏色與條痕。 錫石乃是錫礦的主要來源,而錫廣泛應用在工業或民生方面,如製造馬口鐵、錫箔、鏡子以及貴重器皿等。 |
|
知識 1: 6~6.99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錫石 | |
國外產地: | 美國Virginia的Herbb No. 2 pegmatite、South Dakota的Harney peak |
學域-大分類: | 地質-岩礦類 |
礦物分類: | 氧化物 |
紀錄類別: | 礦物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