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硼汙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oron Pollu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由硼或其化合物所引起的環境汙染。硼的化合物廣泛用於金屬冶煉、玻璃、醫藥,原子能技術、火箭燃料及洗滌劑的生產等方面。人工開採的硼礦每年已達244萬噸,大於自然循環量。硼對空氣汙染多發生在制造火箭燃料的工廠,作為其燃料的硼烷,其毒性比其它硼化合物要高得多。根據美國的統計,工業排放進入大氣的硼,40%來自燃燒煤,火山噴發的蒸汽中含硼較多,夏威夷火山地區空氣中含硼量高達0.68μg/m3。由於硼化合物有高水溶性,易進入水體,汙染水體,來自洗滌劑、醫藥和肥料的佔有較大比例。土壤對硼的吸附,取決於溶液中硼的濃度、土壤的pH和土壤顆粒表面活性吸附點的多少。目前城市土壤中的含硼量在逐漸升高。用汙水灌溉的土壤,曾發生因含硼過多而使農作物中毒的情況。我國水汙染防治法之放流水標準為1.0毫克/公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硼汙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