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社會制度 - 教育百科
ˋ
ˋ
ˋ
ˋ
  • 漢語拼音 shè huì zhì d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 huì zhì dù
解釋:
社會群體為滿足基本需要或特定目的所建立的有系統、有組織、被認可,以及持續維繫的行為模式,包括政治、法律、經濟、家庭、教育制度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社會制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ocial Institution
作者: 董秀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社會制度是人類為滿足群體生活需要,所建立之有系統、有組織且為社會成員所共同認可的社會行為模式,不但是一種社會任務和規範的相關體系,也是維繫人類群體生活關係的法則。社會制度的主要特徵有四:(1)因人類生活需要或公共目的而產生;(2)代表社會成員的共同意志;(3)具有較固定性和持久性的結構及規則;(4)是社會所承認、法律所認可、大眾所依循的行為模式。
  社會制度依其所規範的範疇可分為家庭制度、宗教制度、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等。若依社會制度產生的方式,則可分為自生的和制定的二大類,前者是經過生長過程而長期發展出來的,後者則係人為的、有意識之創造而產生。社會制度具有多重的功能,例如:(1)滿足個人或社會的基本需要;(2)引導個人行為;(3)維持社會秩序、實現社會控制;(4)保存、再製、傳播人類的社會行為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社會制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