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家庭制度 - 教育百科
ˊ
ˋ
ˋ
jiā tíng zhì d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 tíng zhì dù
解釋:
家庭組織的規模和法度。此種制度常因政治、經濟、社會的需要而變遷,因文化背景的差異而不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家庭制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amily System
作者: 王秋絨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家庭制度包括形成家庭組織的主要結構與功能,是最基本的社會制度。人類由於保護、情感、經濟、生兒育女等需求而形成家庭組織。家庭組織雖然隨著社會變遷而有很大的不同,但社會學者對家庭的重要性則有共同的看法。
  伯吉斯(E.W. Burgess)和洛克(H.J. Locke)指出家庭是一群藉由婚姻、血緣或以養育而產生關係的人所形成的居家單位,其中成員以各自為人夫、為人妻、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兄弟姊妹的角色彼此溝通、互動、共同創造家庭共有的家規、價值及氣氛等文化。此種家庭通常具有以下幾項重要的功能:(1)生育的功能;(2)社會化的功能;(3)經濟的功能;(4)感情的功能;(5)獲得社會地位的功能。
  上述的家庭功能常隨著社會變遷,有些較受重視,有些則不為人所贊同。為了發揮不同的功能,家庭具有不同的類型。此外尚可依家庭的權力分配、居住型態、香火承襲、家庭組成方式、婚姻方式等特質加以區分:
  1.依家庭的權力分配可分為父權制(patriarchy)、母權制(matriarchy)及均權制(companionship)。
  2.依香火的傳承方式可分為父系(patrilineal)、母系(matrilineal)及雙系(bilateral)等三種類型。
  3.依居住型態可分為父宅(patrilocal)家庭、母宅(matrilocal)家庭,以及新婚夫妻自住的自宅(neolocal)家庭。
  4.依家庭組成分子代數或輩分之多寡,區分為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及擴大家庭(extend family)。前者是指由二代或夫婦組成的家庭,通常是包括父母及未婚子女;後者則是指三代以上同堂合居的家庭。
  5.依婚姻的方式,有些家庭是一夫一妻制(monogamy),有些則是一夫多妻制(polygyny),或一妻多夫制(polyandry)。
  除了上述的家庭型態之外,在現代化及後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家庭的組織型態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家庭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許多社會單位或多或少具有家庭的功能,也被當做是家庭的一種型態,如同性戀者或同居者,未婚生子者組成的家庭。由此可知,家庭隨著社會發展狀況的不同,其意義、組織型態及功能也會有所不同。儘管如此,家庭在現代化及後現代化的社會中仍處於關鍵地位,因為個人與其他社會機構如政治、經濟、宗教的聯繫仍然需建立在家庭的基礎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家庭制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