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跂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多出的腳趾。
    【例】跂指
  2. 蟲爬行徐緩的樣子。
    【例】跂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腳上多出的腳趾頭。《說文解字.足部》:「跂,足多指也。」《莊子.駢拇》:「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
[副]
蟲爬行徐緩的樣子。通「蚑」。《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跂行喙息蠕動之類,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踮腳、提起腳跟。通「企」。《詩經.衛風.河廣》:「誰謂宋遠,跂予望之。」《荀子.勸學》:「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é/ké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墊高、架高。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ㄑㄧˊ

1. 腳上多出之腳趾。《說文解字.足部》:「跂,足多指也。」《莊子.駢拇》:「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

2. 蟲爬行徐緩的樣子。通「蚑」。《集韻.平聲.支韻》「蚑」字:「蚑,蟲行。或作跂。」《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跂行喙息蠕動之類,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

㈡ㄑㄧˋ

踮腳、提起腳跟。通「企」。《玉篇.足部》:「跂,踵行不正。」《詩經.衛風.河廣》:「誰謂宋遠,跂予望之。」《荀子.勸學》:「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注音: ㈠ㄑㄧˊ ㈡ㄑ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跂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