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穫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ㄕㄡㄍㄜㄋㄨㄥˊㄗㄨㄛˋㄨˋㄖㄨˊ:「ㄧˋㄈㄣㄍㄥㄩㄣˊㄧˋㄈㄣㄕㄡㄏ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ò
解釋:
  1. 收割農作物。
    【例】收穫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ò
解釋:
[動]
1.收割農作物。《書經.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詩經.豳風.七月》:「八月剝棗,十月穫稻。」
2.獲得。通「獲」。《呂氏春秋.士容論.審時》:「斬木不時不折,必穗稼就而不穫。」
[名]
指農作物的收成次數。如:「一年二穫」。《管子.權修》:「一樹一穫者,穀也;一樹十穫者,木也;一樹百穫者,人也。」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焦穫」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ㄏㄨㄛˋ

1. 收割農作物。《說文解字.禾部》:「穫,刈穀也。」《書經.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宋.蘇軾〈吳中田婦歎〉詩:「茅苫一月朧上宿,天晴穫稻隨車歸。」

2. 泛指砍伐、割刈。如:「穫刈」。《詩經.小雅.大東》:「有洌氿泉,無浸穫薪。」漢.毛亨.傳:「穫,艾(刈)也。」唐.韓愈〈潮州祭神文〉五首之二:「稻既穟矣而雨,不得熟以穫也。」

3. 農作收成。如:「收穫」。《管子.權修》:「一樹一穫者,穀也;一樹十穫者,木也;一樹百穫者,人也。」《呂氏春秋.士容論.審時》:「斬木不時,不折必穗。稼就而不穫,必遇天菑。」

㈡ㄏㄨˋ

「焦穫」:地名。古代周之地名,在今陝西省涇陽縣西北。《詩經.小雅.六月》:「整居焦穫。」《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申侯怒而與犬戎共攻殺周幽王於驪山之下,遂取周之焦穫,而居于涇渭之閒,侵暴中國。」

注音: ㈠ㄏㄨㄛˋ ㈡ㄏ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