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腰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ㄣㄊㄧˇㄓㄨㄥㄐㄧㄢㄕㄤˋㄕㄣㄩˇㄒㄧㄚˋㄕㄣㄐㄧㄠㄐㄧㄝㄔㄨˋㄖㄨˊ:「ㄌㄧㄡˇㄧㄠ」、「ㄋㄧㄡˇㄧㄠ」、「ㄧㄠㄨㄟˊ」、「ㄧㄠㄕㄣ」。
  2. ㄕˋㄨˋ˙ㄉㄜㄓㄨㄥㄐㄧㄢㄅㄨˋㄈㄣˋㄖㄨˊ:「ㄕㄢㄧㄠ」、「ㄌㄢˊㄧㄠㄓㄨㄥㄉㄨㄢˋ」。
  3. ㄕㄣˋㄗㄤˋㄖㄨˊ:「ㄧㄠ˙ㄗ」、「ㄓㄨㄧㄠ」。
  4. ㄒㄧˋㄍㄨㄚˋㄗㄞˋㄧㄠㄕㄤˋ˙ㄉㄜㄖㄨˊ:「ㄧㄠㄅㄠ」、「ㄧㄠㄉㄞˋ」。
  5. ㄧㄠㄍㄨㄛˇㄔㄤˊㄌㄩˋㄑㄧㄠˊㄇㄨˋㄓˊㄨˋㄩㄢˊㄔㄢˇㄩˊㄋㄢˊㄇㄟˇㄧㄝˋㄏㄨˋㄕㄥㄉㄠˋㄌㄨㄢˇㄒㄧㄥˊㄏㄨㄚㄙㄜˋㄈㄣˇㄏㄨㄥˊㄍㄨㄛˇㄕˊㄧㄝˇㄔㄥㄨㄟˊㄧㄠㄍㄨㄛˇ」,ㄒㄧㄥˊㄓㄨㄤˋㄒㄧㄤˋㄕㄣˋㄗㄤˋㄏㄜˊㄖㄣˊㄎㄜˇㄧˇㄕˊㄩㄥˋㄍㄨㄛˇㄎㄜˊㄎㄜˇㄓˋㄧ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腰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āo
解釋:
  1. 人體胯骨以上肋骨以下的部位。
    【例】柳腰、扭腰、腰酸背痛 ◎
  2. 鳥獸昆蟲軀體及其他事物的中間部分。
    【例】山腰、廊腰、蜂腰
  3. 腎臟。
    【例】腰子、豬腰
  4. 繫掛在腰上的。
    【例】腰包、腰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āo
解釋:
[名]
1.人體軀幹中間,胯骨以上肋骨以下的部位。如:「柳腰」、「扭腰」、「叉腰」。
2.事物的中間部分。如:「山腰」、「廊腰」。北周.庾信〈枯樹賦〉:「橫洞口而敧臥,頓山腰而半折。」
3.參見「腰子」條。
4.量詞。古代計算腰帶的單位。相當於「條」。《北史.卷七四.柳裘傳》:「以奉使功,賜綵三百匹,金九環帶一腰。」
[動]
佩在腰上。《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金若一出,前後數十騎,腰弓矢相摩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i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人體軀幹的中間,胯骨以上肋骨以下的部位。
  2. [[名] ] 事物的中間部分。
  3. [[名] ] 指腰圍尺吋。
音讀: ia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