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古希臘武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yrrhic Dance
作者: 張巧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類型名,為青年戰士訓練中的一環。在極輕快地笛音伴奏下,青年戰士手持矛盾,學習如何以快速的動作,攻擊敵人,避開敵人毆打及兵器的戳刺,柏拉圖在《法律》(The Law)一書中以此舞為所有戰舞的代表。溯自都利亞(Doric)時,有人以克里特島(Crete)或斯巴達為此舞的起源地;有人認為係皮洛斯(Pyrrhicos)所發明,故得此名。在西元前六世紀此舞於雅典由青少年在大神殿及小神廟表演。西元前七世紀的斯巴達,此舞為軍事課程中重要的項目之一,男孩從五歲即開始學習。此舞在公元三世紀的斯巴達,由十五歲以上的男孩表演,其他地方則變成「酒神舞」(Dionysiac Dances)中的一種;舞者手持火炬替代矛盾。當此舞由婦女表演,成為一種娛樂性的舞蹈時,其軍事特點及目的即告式微。之後,此舞在克里特島演變成一種雙人舞,由一至二對的舞者同時表演,即Sousta舞。此舞在羅馬曾由凱撒(西元前100∼西元前44年)引介為一種競技賽,由國家領導者之子表演。在歐洲,於模仿戰鬥的劍舞及杖舞中可見到此舞殘存的痕跡。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古希臘武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