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棗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多年生小喬木。種類很多,主要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及歐洲南部。葉子長橢圓形,開黃綠色小花,所結的核果亦稱為「棗」,可以食用。如:「紅棗」、「棗泥」、「蜜棗」。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ǎ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ǎo |
解釋:
[名] 1.植物名。鼠李科棗屬,包括「酸棗」、「棗」、「無刺棗」、「印度棗」等一群栽培棗屬樹種之混稱。大灌木或喬木。枝傾垂有刺,葉互生,卵形或長橢圓形,邊緣具細鈍鋸齒。花小,黃綠色。所結核果也稱為「棗」,橙黃或暗紅色,橢圓形,可食。種類很多,主要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及歐洲南部。參見「酸棗」條。 2.姓。如晉代有棗據。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só
|
解釋:
|
|
同義詞: | 棗仔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植物名。鼠李科棗屬,大灌木或喬木。枝傾垂有刺,葉互生,卵形或長橢圓形,邊緣具細鈍鋸齒。花小,黃綠色。所結核果亦稱為「棗」,橙黃或暗紅色,橢圓形,可食。《說文解字.木部》:「棗,羊棗也。」 2. 棗紅色。《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隨叫馬伕將那棗騮馬牽過來。這些客一擁上前來看。」 3. 姓。如晉代有棗據。 |
|
注音: | ㄗㄠ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棗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