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玉帶黑蔭蝶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Lethe verma cintamani Fruhstorfer, 1908 玉帶黑蔭蝶,亦稱玉帶黛眼蝶、白帶黑蔭蝶。 本亞種屬中型蛺蝶,前後翅背面為深褐色,前翅中央有一條白色斜帶,由前緣沿伸到近後緣處。翅腹面底色亦為深褐色;前翅的白色斜帶位置與背面相同,近頂角處有兩枚小眼紋;後翅外緣有6枚大小不一的眼紋,沿翅緣依序排列,腹面中央還有一對淡紫色線紋。雌雄蝶外型相似,但雌蝶翅形較圓。本種與大玉帶黑蔭蝶 (L. mataja Fruhstorfer) 相似,但本種體型較小,後翅無明顯的短尾突,且腹面中央有一對淡紫色線紋。 本亞種已知的幼蟲食草記錄有禾本科 (Poaceae) 的散穗弓果黍 (Cyrtococcum accrescens) 及玉山箭竹 (Yushania niitakayamensis)。成蟲常於森林邊緣活動,取食腐果或動物排遺。雌蝶將卵單顆產於食草葉背。幼蟲通常棲息於葉背,頭部具一對尖角狀突起,尾端也有一對突起。蛹淺綠色,頭部有一對V型角狀突起。 本亞種為台灣特有亞種,分布於全島低中海拔山區,除台灣外,尚有其他亞種分布於中國南部、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及印度東北部等地區。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玉帶黑蔭蝶
世界地理分布: 臺灣
中文亞科名: 眼蝶亞科
中文亞綱名: 有翅亞綱
中文屬名: 黛眼蝶屬
中文族名: 眼蝶族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鱗翅目
中文科名: 蛺蝶科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總科名: 鳳蝶總科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科名: Satyrinae
拉丁亞種名: cintamani
拉丁亞綱名: Pterygota
拉丁屬名: Lethe
拉丁族名: Satyrini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Lepidoptera
拉丁科名: Nymphalidae
拉丁種小名: verma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總科名: Papilionoidea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