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馬哈蘭距離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halanobis Distance
作者: 余民寧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多變量統計(multivariate statistics)中的集群分析法裡,計算各別物體間的相似性(similarity)或距離(distance),是該方法的一項重要技術,而根據所收集資料屬性的不同,這種相似性或距離值的測量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為計量屬性(metric properties)的資料,適合採用距離型測量(distance-type measure);另一類為計質成分(qualitative components)的資料,適合採用配對型測量(matching-type measure)。其中距離型測量的常用四種指標距離為:(1)敏高斯基距離(Minkowski distance);(2)歐幾里德距離(Euclidean distance);(3)城市方塊距離(city-block distance);(4)馬哈蘭距離等。
  因此,馬哈蘭距離是用來計算兩個物體(假設以i和j來表示)間在多個變項測量值上形成距離的一種指標,可以數學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D2為馬哈蘭距離值, 和 分別代表物體i和j在某些變項上的測量向量, 為合併起來的組內(within-group)共變數矩陣。由上述公式可知,若 與 距離愈遠或遠大,則由D2值的大小,便可以顯現出物體i和j在某些測量值平均數所形成的重心(group centroid)間之距離。因此,D2值愈大,即表示物體i與j間的距離愈遠,即物體i與j愈不可歸為一類,物體i和j之間愈可能是代表分離的兩個物體。集群分析即使用馬哈蘭距離,作為判斷兩個物體是否可以視為同一群體或歸為同一類的指標之一。透過下列考驗公式的檢定,其值若大於 值,而達到α的顯著水準時,即表示物體i與j在平均向量間的組間距離有明顯的差異存在,表示i和j是很明顯的不相同,它們不該歸為一類:
  
其中,n1和n2分別代表兩個物體之觀察人數或次數,p表示測量變項的個數,D2為馬哈蘭距離值。上述Z值成F分配,若大於查表的F分配值,即表示該兩物體間確實有明顯的距離存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馬哈蘭距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