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偽虎鯨 - 教育百科
偽 | |
虎 | |
鯨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偽虎鯨似乎相當罕見,但卻分佈廣泛。就其巨大的體型而言,可稱得上是異常活躍,且樂於嬉戲。雖然野外的偽虎鯨會捕食海豚,甚至曾有人見過牠們攻擊大翅鯨仔鯨;但在豢養的環境中,卻不像其近親小虎鯨那般富攻擊性。別名:偽領航鯨、偽逆戟鯨。 |
|
知識 1: 肉食性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偽虎鯨 |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鯨豚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海豚科 |
棲所環境: | 外海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拉丁種小名: | Crassidens |
拉丁屬名: | Pseudorca |
中文綱名: | 哺乳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科名: | DELPHINIDAE |
拉丁門名: | CHORDAT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鯨豚 |
拉丁亞目名: | ODONTOCETI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北半球熱帶 |
台灣分布地點: | 北部 |
中文亞目名: | 齒鯨亞目 |
中文目名: | 鯨目 |
拉丁目名: | CETACEA |
牙齒數目: | 少(10~50顆) |
拉丁綱名: | MAMMALI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偽虎鯨 |
英文名: | Pseudorca crassidens |
描述: 體長4.3-6m;出生時1.6-1.9m。體重雄性至少有1,360kg,雌性與出生時體重資料不詳。 身體修長,頭部比例小而鈍圓,唇線直而長;除了喉部、胸部錨狀區、與腹中線為灰色至白色外,身體其他部分皆為黑色。 食物非常多樣性,魚類與頭足類都是牠們食物。 |
|
分布: 分布在許多水深超過1,000m的溫帶至熱帶海域,包括地中海、紅海、墨西哥灣、日本海等。 臺灣東部海域時可見鯨群,於臺北、宜蘭、高雄、屏東、綠島、金門等地則有擱淺紀錄。 |
|
作者: | 楊瑋誠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alse Killer Whale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Pseudorca crassidens (Owen, 1846) |
|
形態: 出生時體長1.5~2.1公尺,成體雌性達5公尺;雄性體長6公尺。除了下頜至胸鰭間的灰色區外,全身泛黑。圓頭,胸鰭前緣向後彎曲約120度,若飛鏢狀;背鰭鐮刀形,頂端圓鈍。上下頜齒每側各8~11枚。 |
|
分布: 廣泛分布於全球之熱帶至溫帶海域,但多在大洋區。 |
|
生態習性: 偽虎鯨成群活動,群中包括各年齡層的兩性個體,常與別種鯨類混游(如瓶鼻海豚)。泳速快,活潑,當浮升時,經常將整個頭部及大半身體露出,甚至連胸鰭都看得見,或全身躍出水。生活在深水大洋區,攝食魷魚和魚,極少在近岸淺水處出現;偶而發生集體擱淺。在水族館豢養的鯨類中,是相當好訓練的種類。 |
|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
|
目: 鯨目(Order Cetacea) |
|
亞目: 齒鯨亞目(Suborder Odontoceti) |
|
科: 海豚科(Family Delphin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偽虎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