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資訊處理聯盟 - 教育百科
國 | |
際 | |
資 | |
訊 | |
處 | |
理 | |
聯 | |
盟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eties,簡稱IFIPS |
作者: | 張鼎鍾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際資訊處理聯盟原名國際資訊處理社團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eties)。1959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巴黎召開第一屆國際資訊處理會議時,即有成立此社團之構想,於1960年正式成立,1962年易為今名。 國際資訊處理聯盟成立目的在領導全球資訊處理之發展,其主旨如下: (一)增進全球資訊處理學者專家間的溝通及了解。 (二)加強國際間在資訊處理上的合作,以提升資訊科學及其技術。 (三)激勵在科學及人類活動範圍資訊處理之研究、發展及應用。 (四)促進資訊處理之教育。 (五)從事與資訊處理主題有關之資訊傳播及交換。 該聯盟之活動及各項決策均由會員大會決定,每年召開會員大會一次。日常事務則由執行長主持。會員以國家名義加入,至1991年共有45個會員,及全球500,000餘位電腦專家。入會資格為資訊處理相關之專業及技術組織。其活動包括: (一)贊助有關資訊處理之國際會議及各種出版計畫。 (二)在技術委員會監督下,推展9項技術計畫之工作;程式設計、教育、電腦技術之應用、資料通訊、系統模型製作及發展、資訊系統、電腦與社會之關係、數據系統設計、及資訊處理系統之安全與保護。 (三)編輯一種為期3年之醫學資訊叢書。 (四)以聯誼活動促進各會員團體致力資訊處理之國際合作意願。 主要出版品有:(l)〔資訊會報〕(Information Bulletin),年刊;(2)〔工業界之電腦〕(Computers in Industry),季刊;(3)〔電腦與安全〕(Computers and Security);(4)〔國際資訊處理聯盟通訊〕(IFIP Newsletter);及(5)〔國際資訊處理聯盟摘要〕(IFIP Summary)。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際資訊處理聯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