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蛭石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zhì shí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ì shí
解釋:
礦物名,成分為混合的層狀矽酸鹽晶體。顏色多呈白色、褐色與綠色,晶體為狀、片狀、粉末狀。主要特性為耐熱,常被用來做為防火、隔熱、隔音的材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蛭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蛭石的英文學名Vermiculite是在1824年命名的,它屬於單斜晶系,晶體與雲母類似,呈片狀或鱗片狀,但在自然界以土狀集合體居多。質地相當柔軟,摩氏硬度介於1~2之間,具有一組完全解理,顏色以褐黃到褐黑色為主,少數呈灰白色或綠色,而條痕則呈現白色。蛭石的成分變異很大,除Mg、Al、Fe、H2O變化外,亦含數量不等的Na、K和Ni等元素,因此,比重也變化相當大,可從2.28到2.77。由於晶體結構中,含有不等量的層間水,當受熱時,因層間水汽化形成高的蒸氣壓,使得體積膨脹增大。蛭石是黑雲母(Biotite)或金雲母(Phlogopite)經低溫熱液蝕變或風化作用的產物,因此,經常在土壤、河川沉積黏土或熱液蝕變的岩石中被發現。此外,在酸性火成岩與基性或超基性火成岩接觸區域,以及碳酸岩和變質石灰岩內也有產出。蛇紋石(Serpentine)、滑石(Talc)、綠泥石(Chlorite)、黑雲母(Biotite)是常見的一些伴生礦物。
知識 1:
2.28~2.77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蛭石
化學成分: [Mg<sub>0.35±</sub>(H<sub>2</sub>O)<sub>16,12,8,3,0</sub>] (Mg,Fe<sup>3
國外產地: (1)美國Massachusetts的Millbury,Connecticut的Kent,Pennsylvania的Brintons quarry和West Chester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礦物分類: 矽酸鹽
紀錄類別: 礦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