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眶蟾蜍 - 教育百科
黑 | |
眶 | |
蟾 | |
蜍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俗名:癩蛤蟆、蛤蟆、癩刺。本種廣泛分布於全島500公尺以下的平地或山區,蘭嶼、綠島亦常見。繁殖期為2~9月,以春夏為主。相近種類:盤古蟾蜍,其眼睛周圍無黑色骨質脊棱。 |
|
知識 1: 開墾地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黑眶蟾蜍 |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目名: | ANURA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中文亞綱名: | 平滑兩生亞綱 |
棲所環境: | 開墾地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兩棲類 |
拉丁綱名: | AMPHIBIA |
拉丁科名: | BUFONIDAE |
中文目名: | 無尾目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兩棲知識單元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中文科名: | 蟾蜍科 |
中文綱名: | 兩生綱 |
拉丁門名: | CHORDAT |
拉丁亞綱名: | LISSAMPHIBI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黑眶蟾蜍 |
英文名: | 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 |
描述: 黑眶蟾蜍因從吻端、上眼瞼到前肢基部有黑色隆起稜而得名,體色呈黑色或灰黑色,體長約5至10公分,全身佈滿黑色粗糙的疣眼後有一對耳後腺鼓膜明顯指(趾)端黑色,好像擦黑色的指甲油。雄蟾有單一外鳴囊叫聲是一長串非常急促的「咯、咯、咯」,尤其當雄蟾碰到雌蟾時,叫聲會變的更加急促,有時可以持續鳴叫一分鐘以上。但是當雄蟾被其他個體誤抱時,叫聲則變成短促而尖銳的「嘎」,有如在警告對方:「我也是公的,不要碰我」。繁殖期為春天和夏天。常群聚於水池,持續發出很急促、鳴聲響亮的「咯咯咯咯咯咯……」聲,這是雄蛙求偶叫聲。所產之卵為雙行排列之長型卵串;蝌蚪為棕黑色,有毒。 |
|
分布: 黑眶蟾蜍廣泛分佈於中國大陸西南部及南部、台灣、亞洲南部、斯里蘭卡、印尼及婆羅州等地。 |
|
作者: | 楊懿如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