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北美館藏要覽計畫(美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orth American Collections Inventory Project
作者: 廖育珮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全國館藏要覽計畫」(National Collections Inventory Project)是由美國研究圖書館組織(Research Libraries Group)和研究圖書館協會(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合作,於1983年開始進行的一項合作館藏發展的計畫。後因加拿大的加入,改名為「北美館藏要覽計畫」(North American Collections Inventory Project,簡稱NCIP)。
  「北美館藏要覽計畫」的目的有3:
  (一)發展研究圖書館的線上館藏要覽;
  (二)加強全國研究性館藏的合作管理;
  (三)協助圖書館合作維持研究資源的責任分配。
  此計畫的進行分為3個階段,各階段都有不同的單位予以贊助,其實施過程如下:
  (一)第一階段:1983年7月至12月由美國圖書館資源委員會(Council on Library Resources)贊助,此階段主要任務為:
1.發展詳細的技術及處理手冊。2.設計給書目專家使用的訓練計畫及其他資源。(二)第二階段:1984年1月至12月由Eilly Endowment贊助,此階段的主要任務為:
1.在三個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的會員圖書館中進行手冊的實地測試。2.實地試用訓練教材。3.依據經驗修改本計畫所使用的資料。(三)第三階段:1985年7月至1988年7月由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贊助,其主要任務為:
1.挑選15名館藏發展館員加以訓練,作為北美館藏要覽計畫的顧問。2.設立一個館藏綱要資料的分發中心。3.推廣北美館藏要覽計畫的資料,供作合作計畫的使用。在實施的過程中,「北美館藏要覽計畫」特別重視人員的訓練,以使參與計畫的圖書館及館員對館藏綱要皆有共識。此外,並發展「輔助指引」(Supplementary Guidelines)及「查證研究」(Verification Studies)兩項工具,使各館對於館藏綱要的描述有所依循,在做法上亦能取得一致。此計畫希望能了解北美主要研究圖書館之館藏性質、範圍和類型,並以這些資訊為基礎,建立全國、州、地區各層級的合作計畫。由於此計畫應用之館藏綱要本身未盡完善,以及評估的方法與標準之適當性等問題,「北美館藏要覽計畫」是否能達成其目的,尚未有定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北美館藏要覽計畫(美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