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美洲豹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měi zhōu bà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ěi zhōu bào
解釋:
動物名。哺乳綱貓科。體長約一百七十公分,毛為黃褐色底帶有黑色斑點,活躍於森林,會爬樹、游泳,性凶暴,多分布於中美、南美等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美洲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Jaguar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Panthera onca (Linnaeus, 1758)
形態:
大型貓科動物,頭大體壯,尾相對地較短;體背為淺黃色、紅黃色到紅褐色,腹部偏白色到乳黃色,頭、頸、四肢有黑色圓點,腹部有大型黑斑,肩膀、背、體側有圓點構成的圓圈狀花紋,圓圈中也有黑點,背中央的黑點有連成線條的趨勢,黑色型的個體很常見,且圓圈型的斑點在某些角度或光線下仍可見;頭軀幹長112~185公分,尾長45~75公分,體重36~158公斤。
分布:
美國南部到阿根廷。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在森林、疏林,但在分布的北界也會出現在灌叢,甚至沙漠,通常會出現在有水源的地方,擅泳、會爬樹,白天夜晚都會活動,晨昏為活動高峯,一天活動距離約2~5公里,甚至可達60公里;食物包括豬、水豚,也吃貘、鱷魚和魚;族群密度約每25平方公里1隻,雌豹活動範圍約25~38平方公里,個體之間活動範圍會重疊,雄豹的活動範圍面積是雌豹的2倍大,且會與多隻雌豹的活動範圍重疊,其他地區個體的活動範圍最大可達390平方公里。美洲豹通常單獨活動,有領域性,雌豹終年可生殖,但各地生殖高攀不一,發情週期平均37天,懷孕期93~105天,一胎1~4仔,通常2仔,出生時體重700~900公克,3~13天睜眼,5~6個月斷奶,和母豹一起生活 2年,2~4歲性成熟,並達成豹體型,圈養下壽命可達24年,由於棲地大幅縮減,又有極大的獵捕壓力,目前也是〈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的瀕危物種。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科:
貓科(Family Fel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美洲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