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燋 - 教育百科
燋 |
|
- 部首 火
- 部首外筆畫 12畫
- 總筆畫 16畫
- 漢語拼音 jiā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āo |
解釋:
[名] 用來引火的火把。《儀禮.士喪禮》:「楚焞置于燋,在龜東。」漢.鄭玄.注:「燋,炬也,所以然火者也。」南朝梁.王筠〈詠蠟燭〉詩:「莢明不足貴,燋燼豈為疑。」 [動] 火燒、火傷。漢.王充《論衡.說日》:「火中無生物,生物入火中,燋爛而死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用以引火之火頭或火把。《說文解字.火部》:「燋,所以燃持火也。」《儀禮.士喪禮》:「楚焞置于燋,在龜東。」漢.鄭玄.注:「燋,炬也,所以燃火者也。」南朝梁.王筠〈詠蠟燭〉詩:「莢明不足貴,燋燼豈為疑。」 2. 火燒、火傷。漢.王充《論衡.說日》:「火中無生物,生物入火中,燋爛而死焉。」晉.張華《博物志.卷二.異俗》:「交州夷名曰俚子,俚子張數尺,箭長尺餘,以燋銅為鏑,塗毒藥於鏑鋒,中人即死。」 3. 焦慮。《列子.楊朱》:「名乃苦其身,燋其心。」 |
|
注音: | ㄐㄧㄠ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燋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