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傅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ㄠˇㄖㄨˊ:「ㄈㄨˋ」、「ㄊㄞˋㄈㄨˋ」。
  2. ㄐㄩˋㄧㄡˇㄓㄨㄢㄇㄣˊㄐㄧˋㄧˋ˙ㄉㄜㄖㄣˊㄖㄨˊ:「ㄌㄧˇㄈㄚˇㄈㄨˋ」、「ㄉㄧㄢˇㄒㄧㄣㄈㄨˋ」。
  3.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傅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教師,傳授技藝或學業的人。
    【例】師傅
  2. 附著、塗抹。通「附」。
    【例】傅粉施朱
  3.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輔助。《孟子.滕文公下》:「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子房雖病,彊臥而傅太子。」
2.教導、教授。《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
3.附著、依附。《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4.擦抹、塗抹。如:「傅粉施朱」。《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身被數創,肅宗躬為傅藥。」
5.攜帶。《後漢書.卷二一.耿純傳》:「選敢死二千人,俱持彊弩,各傅三矢。」《宋史.卷三三一.沈遘傳》:「邊人驩激,執弓傅矢,唯恐不得進。」
[名]
1.教師,教導傳授技藝或學業的人。如:「師傅」。《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2.姓。如晉朝時有傅玄。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傅是古代負責教養太子的官員之一。〔小戴禮記‧文王世子〕和〔大戴禮記‧保傅〕記載,古代有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等官職,負責教養太子。傅的職責是從日常行為中養成太子的品德。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pò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Pòo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