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軍國主義 - 教育百科
ˊ
ˇ
ˋ
  • 漢語拼音 jūn guó zhǔ y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ūn guó zhǔ yì
解釋:
  1. 一種以軍事領導政治,以武德為立國基礎的思想、制度或政策。其對內加強對人民的控制和壓迫,並進行軍事獨裁統治;對外則肆意掠奪、發動戰爭,以併吞鄰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日本和德國。
    【例】實行軍國主義不僅本國人民深受其害,更擾亂了世界和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軍國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ūn guó zhǔ yì
解釋:
一種以軍事領導政治,以武德為立國基礎的思想、制度、政策。其對內加強對人民的控制和壓迫,並進行軍事獨裁統治;對外則肆意掠奪、擴張勢力範圍、主動挑起戰爭,以併吞鄰國。如二次大戰前夕的日本和德國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軍國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ilitarism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軍國主義是指一個社會極端重視軍事國防的價值,不但使軍人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而且獲致社會一定的特權,因而形成社會中特殊的一個族群。就軍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而言,如早期的古埃及,法老是統治者,其下為教士,再下即為軍人。這些士兵平日從事農業活動,戰時則從事軍旅活動。平時的軍事訓練,如體能、意志、軍技,均甚重視。在古希臘時的斯巴達城邦,軍人是社會的骨幹;他們受嚴格的軍事訓練,生活簡樸,以期養成刻苦耐勞的習性。軍事訓練方面,舉凡投、擲、跳、跑、摔交、游泳、騎術、兵器使用等,都是訓練的內容。近代的納粹德國、義大利、日本,均曾為軍國主義的國家,為害人類社會至為深遠。軍國主義者若化身而為一國的獨裁者時,莫不希望舉國皆兵,人人皆是具有軍事訓練及技能的戰士,為國捐軀,犧牲奉獻,不為個人私利鑽營,此標的成為軍國主義國家教育的重心。軍國主義下的社會,視重人為社會的支柱,視國防工業的發展為強國強民的必要途徑。以現代經濟觀點言,軍國主義者勢必將全國資源的分配給軍事發展為第一優先的位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軍國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