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針尾維達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in-tailed Whydah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Vidua macroura
形態:
雄鳥在繁殖期長度為33公分,非繁殖期長度為15公分,繁殖期的尾羽長度幾乎為軀幹長度的2倍,雌鳥13公分。喙紅色,腳黑色。雄鳥繁殖羽眼部至頭頂黑色,背部、飛羽至尾羽黑色,肩部以及身體其他部分白色。在繁殖期過後,雄鳥的長尾羽會脫落,羽毛也會更換為較類似雌鳥的羽色。雌鳥過眼線黑色,臉部顏色較淡,頭頂至背部淺褐色有深褐色斑紋,翼羽和尾羽黑褐色,胸部淺褐色,腹部污白色。
分布:
分布於非洲撤哈拉沙漠以南。
生態習性:
棲地為熱帶疏林、耕種農地。主要在地面尋找種子做為食物,小群活動,生性活躍,有時在一群之中可以見到繁殖期的雄鳥,非繁殖期的雄鳥以及雌鳥一起活動。在繁殖期的雄鳥,會追逐其他鳥類,並在求偶的對象上空繞圓圈做展示舞蹈飛行,也會在一個枝頭上鳴唱數週,鳴唱為嘶嘶喘息般的聲音。雌鳥產卵在橫斑梅花雀以及其他三種梅花雀的巢中,一次產卵一枚。與杜鵑不同,維達鳥的雛鳥不會將寄主的其他雛鳥移除,雛鳥的顏色模仿寄主雛鳥,連喙部的斑點數量和顏色都一模一樣,因此當雛鳥張大喙要求食物的時候,看起來非常相似。孵化期約10天,育雛期約20天。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
維達鳥科(Family Vidu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針尾維達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