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第二類型錯誤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ype II Error
作者: 王保進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統計檢定中,當對立假設H1是正確的,但卻拒絕了H1,而接受了虛無假設H0,就稱為「第二類型錯誤」。當我們說H0是真時,須知H0是假的可能性也存在。所以我們接受H0實際上H0是假的,則我們便犯了第二類型錯誤。如在「啟發式教學法比傳統教學法較能提高學生之學業成就」的研究假設中,當我們作出「啟發式教學法沒有比傳統教學法較能提高學生之學業成就」的結論,而事實上啟發式教學法確實比傳統教學法較能提高學生之學業成就,此時我們就犯了第二類型錯誤。通常犯第二類型錯誤的概率以β來表示,而第一類型錯誤與第二類型錯誤間之關係可以下表表示之。
  
  通常在大多數研究中,犯第一類型錯誤是比較嚴重的錯誤,所以應該盡量避免。但若將犯第一類型錯誤的機率定的人小,譬如.001,則當α變小時,β相對卻增加了;亦即,採用愈小的顯著水準,就愈不容易拒絕H0,相對地就會犯了該拒絕H0但卻接受H0的第二類型錯誤。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第二類型錯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