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雕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ㄎㄜˋㄌㄡˋㄖㄨˊ:「ㄉㄧㄠㄙㄨˋ」、「ㄉㄧㄠㄎㄜˋ」、「ㄉㄧㄠㄌㄡˋ」、「ㄉㄧㄠㄓㄨㄛˊ」。
  2. ㄓˇㄉㄧㄠㄎㄜˋ˙ㄉㄜㄐㄧˋㄕㄨˋㄏㄨㄛˋㄗㄨㄛˋㄆㄧㄣˇㄖㄨˊ:「ㄓㄨˊㄉㄧㄠ」、「ㄇㄨˋㄉㄧㄠ」、「ㄩˋㄉㄧㄠ」、「ㄆㄧˊㄉㄧㄠ」、「ㄈㄨˊㄉㄧㄠ」。
  3. ㄎㄜˋㄌㄡˋㄏㄨㄛˋㄓㄨㄤㄕˋ˙ㄉㄜㄖㄨˊ:「ㄉㄧㄠㄌㄢˊㄩˋㄑㄧˋ」、「ㄉㄧㄠㄌㄧㄤˊㄏㄨㄚˋㄉㄨㄥˋ」。
  4. ㄧˋㄓㄨㄥˇㄒㄩㄥㄇㄥˇ˙ㄉㄜㄋㄧㄠˇㄊㄨㄥˊㄉㄧ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雕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iāo
解釋:
  1. 刻鏤。
    【例】雕塑、雕刻
  2. 雕刻的技術或成品。
    【例】竹雕、木雕、浮雕
  3. 經刻鏤或彩畫裝飾的。
    【例】雕欄玉砌、雕梁畫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iāo
解釋:
[名]
1.鷲的別名。同「鵰」。唐.王維〈觀獵〉詩:「迴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
2.指雕刻的技術或成品。如:「竹雕」、「木雕」、「玉雕」、「浮雕」。
3.姓。如漢代有雕延年。
[動]
刻鏤。如:「雕塑」、「雕刻」。《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形]
1.經彩畫裝飾的。如:「雕欄玉砌」、「雕梁畫棟」。宋.蘇軾〈超然臺記〉:「去雕牆之美,而庇采椽之居。」
2.狡詐的。通「刁」。《管子.七法》:「一體之治者,去奇說,禁雕俗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a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以工具鏤刻材料。
  2. [[動] ] 拗、折物品使之彎曲。
  3. [[動] ] 比喻為將人的個性調教成某種樣子。
  4. [[動] ] 打扮。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鏨仔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