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雙語教育模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ilingual Education Model
作者: 段慧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雙語教育是以學習者的本國語言配合社會語言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雙語使用的分配,基本上可分為兩類:
  1.以時間畫分雙語的使用,如目標語與母語隔天使用。訓練出真正的雙語用者,使學習者在各種場合都能如意地使用雙語。
  2.以學科畫分雙語的使用,如某些科目使用目標語,其他科目使用母語等。可能訓練出雙語能力因學科及情況而有強弱差異之不平衡雙語使用者。
  雙語教育模式分為三種:
  1.「過渡模式」(transitional model):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學習者母語,透過母語而學到目標語,因此更能成功地投入以目標語為主要語言的社會中。母語的使用只是過渡性質。
  2.「保存模式」(maintenance model):終極目標也是在使學習者能投入以目標語為主要語言的社會中,但在過程中,盡量維持母語的基本能力,但不會增長與發展。與過渡模式同為融合同化式(assimilative approach)的雙語教育。
  3.「多元化模式」(pluralistic model):主要目的在於無論目標語或母語均能順利成長發展,對兩種文化的學習及成長亦然,使母語及母語文化不致被融合於主流目標語的社會中,真正達成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
  雙語學習對個人認知、思考能力頗有影響。早期的看法認為雙語兒童在語言流暢方面比單語兒童差,因為兩套語言記憶系統容易產生干擾。一九六○年代以後的研究指出,多學習一種語言對兒童認知思考、創造力發展有正向作用,原因是由於雙語兒童為了克服運用語言間的干擾,更刺激了思考活力。
  另一種雙重語言並用的學習形態是第二外國語學習(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是先學會某一種語言後,再學習另一種語言。目前學校的外文教育,應屬第二外國語的學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雙語教育模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