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鰻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Electrophorus electricus (Linnaeus, 1766)
形態:
體延長,呈鰻型,身體不具有任何的鱗片;頭部扁平;口大,上下顎各具一列圓錐形的牙齒;不具胸鰭。背鰭及尾鰭;體長可達2.2公尺,臀鰭基底相當延長,一般推測是和游泳能力有直接的相關;身體後半部的腹側具有3對的發電器,體色暗色,但身體前半部的腹面則呈現黃色。
分布:
主要分布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圭亞那及奧利諾科河流域。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在河川及沼澤底部的泥中,以小魚為主要的食物來源,並會利用發出的電流將獵物擊昏;幼魚時則以一些較小的無脊椎生物為食物來源。
利用:
主要是在於研究其發電的構造及功能在科學上是否有利用的價值,在亞馬遜河當地也被當作一種食用魚。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
裸背魚目(Order Gymnotiformes)
首目:
骨鰾首目(Superorder Ostariophysi)
亞目:
裸背魚亞目(Suborder Gymnotoidei)
系:
耳鰾系(Series Otophysi)
科:
裸背魚科(Family Gymnotidae),Naked-back knifefishe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