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面相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hysiognomy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面相學主要的是研究由人的面相和面部表現來判斷心理特質或態度,兼及身體外形與其心理特徵之間的關聯。
  面相學的基本假設是「相由心生」,即人的心理狀態及特徵會影響到面相以至身體外型;故可由面相及身體外型反過來推測心理狀態及特徵。西方的面相學曾採用科學方法,如利用大量的肖相、人相素描,甚至人體的實驗,來探索心理特質與人的面相之間的關係,但結果發現兩者之間的相關很小。
  中國的面相學也流傳已久,但在世俗流傳的,重在由面相判斷吉凶禍福,經過附會以後,已近似迷信,缺少科學根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面相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