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饕餮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tāo ti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āo tiè
解釋:
  1. 傳說中一種凶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鐘鼎彝器多刻其頭形以為飾。
    【例】青銅器上的饕餮面紋,變化眾多。
  2. 比喻貪吃的人。簡稱為「饕」。如老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饕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āo tiè
解釋:
1.傳說中一種凶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鐘鼎彞器多刻其頭形以為飾。《呂氏春秋.先識覽.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細看那鏡小小只有四五寸,面上精光閃爍,背上鼻鈕四傍,隱起窮奇饕餮魚龍波浪之形。」
2.比喻凶惡貪婪的人。《左傳.文公十八年》:「縉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漢.蔡邕〈太尉李成碑〉:「百司震肅,饕餮風靡。」
3.饕為貪財,餮為貪食。饕餮比喻貪吃的人。唐.杜甫〈麂〉詩:「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饕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似詞 貪饞、貪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