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噫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胃裡的氣體因食物擠壓而上升發出聲音。
    【例】噫氣
  2. 嘆詞。表示驚嘆的語氣。
    【例】噫!你怎麼在這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吃飽後,胃裡的氣體因阻鬱而上升,並且發出聲音。《黃帝內經素問.卷二二.至真要大論》:「飲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則嘔,腹脹善噫。」
[歎]
1.表示悲哀、傷痛的語氣。《論語.先進》:「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2.表示驚嘆的語氣。同「咦」。如:「噫!你怎麼在這裡?」
3.心不平所發的聲音。《論語.子張》:「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飽食後,胃部氣體因阻鬱上升而作響。《說文解字.口部》:「噫,飽食息也。」《字彙.口部》:「噫,音隘,飽食氣滿而有聲也。」《黃帝內經素問.卷二二.至真要大論》:「飲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則嘔,腹脹善噫。」

2. 當嘆詞:段注本《說文解字.口部》:「噫,飽出息也。」

⑴ 表示悲哀、傷痛之語氣。《玉篇.口部》:「噫,痛傷聲也。」《尚書.金縢》:「對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漢.孔安國.傳:「噫,恨辭。」《論語.先進》:「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⑵ 表示心不平之語氣。《論語.子張》:「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

⑶ 表示驚嘆之語氣。同「咦」。《儒林外史》第三回:「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

注音: 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