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鶬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ㄋㄧㄠˇ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21
  • 漢語拼音 cā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āng
解釋:
參見「鶬鶊」、「鶬鴰」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ㄘㄤ

1. 「鶬鴰」:動物名。白頂鶴之別名。鳥綱鶴目鶴科。嘴與腳特長,頸部以上為白色,其餘則為灰色或深灰色羽毛,眼睛周圍為紅色。《說文解字.鳥部》:「鶬,糜鴰也。」唐.杜甫〈壯遊〉詩:「射飛曾縱鞚,引臂落鶖鶬。」

2. 「鶬鶊」:鳥名。黃鶯之別名。鳥綱雀形目。背灰黃色,腹灰白色,尾有黑羽,鳴聲宛轉動人。《廣韻.平聲.唐韻》:「鶬,鶬鶊,鳥名。」亦稱為「黃鳥」、「黃鸝」、「倉庚」。

㈡ㄑㄧㄤ

「鶬鶬」:形容聲音和諧。《詩經.商頌.烈祖》:「約軧錯衡,八鸞鶬鶬。」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七.毛詩音義下》:「鶬鶬,七羊反,本又作鏘,言文德之有聲也。」

注音: ㈠ㄘㄤ ㈡ㄑㄧ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