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響弦鼓舞 - 教育百科
非 | |
洲 | |
響 | |
弦 | |
鼓 | |
舞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frican Snare Drum Dances |
作者: | 高麗娟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名。「響弦鼓」(snare drum)又稱「邊鼓」(side drum),或軍樂隊及管弦樂隊所稱的「小鼓」。用幾條腸衣、金屬線或纏金屬線的絲弦(響弦)繃在下面的鼓皮上。敲擊上面的鼓面時,振動通過空氣傳至下面的鼓皮,響弦與鼓皮共振,發出清脆、響亮的高調音響。非洲約路巴(Yoruba)族及「努配」(Nupe)族人在舞蹈,中也使用相似的鼓,當地稱「邊比」鼓〔參見Bembe〕,此鼓所配合的舞蹈學者稱「響弦鼓舞」(snare drum dances),因其鼓樂有別於其他鼓聲,舞蹈亦顯特殊性。其舞蹈流動較平順,有時會有快速的足部動作接在停頓或某舞姿之後,然後才是彎曲及旋轉。雙臂大多向前平行延伸,也會有快速靈巧的移動、四分之一轉身、或短促的連續動作,一般而言,音樂強有力的拍子影響其舞蹈形式。「響弦鼓舞」中很特別的表演即「邊比伊甘甘」(Egungun ilu bembe)〔參見Egungun Festival〕,此假面舞蹈完全以「邊比」鼓(即響弦鼓)來伴奏,成為非洲「伊甘甘」節慶中的異數,也帶來別開生面的表演形態。另外,「埃甘努禮儀舞」(Igunnu)〔參見Igunnu Dance〕,專為祭祀「埃甘努」神的假面舞,也是「響弦鼓舞」之一例。 |
|
參照: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African Danc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非洲響弦鼓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