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超文本標記語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TML(全文)
作者: 謝吉隆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HTML之英文全名為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中文譯名為「超文本標記語言。其為WWW上所有網站網頁的基礎,用途為對網頁文件進行視覺化或功能性的標記。視覺化標記如標題、顏色、表格、項目清單等,功能性標記如超鏈結、圖片、或文字輸入等互動元件。  嚴格上來說,HTML並非程式語言,而是標記語言。每一個HTML檔案即為一網頁,其附檔名為「.html」或「.htm」,使用成對且以「<」與「>」的標籤對文件內容進行標記。最簡要的一個HTML檔案如下:  與描述該文件為一HTML文件;則標示了在其間的文字與標籤為可見的內容;

標示了在其間的文字須以標題一的字型進行視覺化呈現;

則標記了一個文字或內容段落。  目前HTML的最新發展為HTML5,其自2004年發展起,目標是為了取代於1999年所制定的HTML4,其與HTML4相異的部份包含制定多個網頁框架結構標籤如
參考資料:
Wikipedia (2011). HTML5. Retrieved May 9, 2011,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HTML5 W3schools.com (2011). HTML Introduction. Retrieved May 29, 2011, from http://www.w3schools.com/html/html_intro.asp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超文本標記語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