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冰河 - 教育百科
ˊ
bīng hé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īng hé
解釋:
  1. 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終年不化,雪層變厚,由其本身的壓力而變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山坡移動,滑入溝澗,便形成冰河。
    【例】科學家指出因為地球溫度逐年升高,極地的冰河溶解,移動速度也逐年加快。 △冰川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冰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īng hé
解釋:
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於本身的壓力而變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向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便形成冰河。也稱為「冰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冰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lacier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冰河又稱冰川,當某地的年平均溫度在攝氏零度以下,且冬季裡的降雪量大於夏季融雪量的時候,這些雪便會在地面積聚,這時受到它本身的壓力作用或經再度結晶而造成雪粒,再因重力作用而成為緩慢流動的冰體,叫作冰河。冰河雖叫「河」,但冰層是固體,移動的速度極為緩慢,每年不過數十至百餘公尺左右。造成冰河流動的原因有兩種:(1)重力流;冰河本身有重力,即靜壓力,如果不能抗拒地心引力的拖拉,它就向下坡流動。(2)擠出流;由廣谷進狹谷,發生擁擠現象,表層受阻,底層被擠出。
  依冰河出現的位置可分三種:
  (一)大陸冰河:為規模廣大的冰帽,覆蓋在大陸或高原區,所有的高山台地低谷以及平原全部受到覆蓋,雪線極低,流動極緩,並由冰河中心向四五流動,約呈圓形或橢圓形。
  (二)山嶽冰河:這類冰河位於高山河谷之內,遠在雪線之上,源頭有個積雪的冰斗,外型像個半截盆地,上臨峭壁,下部開口,集聚雪而成冰河,是為冰河的雛型,由此向谷口方向流動,才是發育的冰河。
  (三)山麓冰河:這一類冰河是由數條山谷冰河流出谷口之外,在山麓地區互相連接而成。由於冰層較薄、地勢低、氣溫較高,冰河易被融化為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冰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冰河